先是一串人头葡萄挂上了清波门城头。

        没几日,道上赫赫有名的忠胜社从上到下尽数死在了老巢。

        也就在当晚,众妙坊遭人纵火,焚毁了储存着官粮的常平仓。

        余烬未冷,相邻的三官坊疏通沟渠,挖出了放印子钱的高善人一家老小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是等等,层出不穷。

        皆是凶案、要案、大案,但好在无需为凶犯是谁而费神,只因每一个案子现场,贼人都有意留下了名号。

        解冤仇。

        衙门、寺观焦头烂额不提。

        只说侍奉窟窿城的巫师们,前一段时间,老拿“解冤仇”唬人,遇事凡有龃龊,动辄便说“此间事似与解冤仇有干”,无不得手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四处都是解冤仇,他们反倒改了口,说“哪儿有什么解冤仇?不过是贼子借名行凶”。

        钱塘人可不买账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