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事先有言,大家伙都是穷鬼,无需丝竹佐餐,也不要美人劝酒。
庵里的僧伎若有兴致,大可来凑个热闹,不必浓妆艳抹,也不必穿上特制的轻薄僧衣,至于助兴的歌舞之类,谁吃酒吃高兴了,去庭中胡乱表演一段便是。
如此一来,宴上种种当然不比昔日无尘设宴时那般雅致,却不必劳烦佛陀再蒙头背身,尽管用他们高坐佛台上低垂下来的慈悲目光,看一看孤魂与伎子们暂享欢愉。
眼下,庭院中间的是一个叫做慧如的带发女尼。
月色溶溶,夜风轻柔。
她随兴而舞,僧袍衣袂飞扬,口中唱着听不懂的曲调,碧绿的眼眸醉意朦胧。
她本是来自大食的胡姬,被商人卖入中原,辗转来到钱塘后却失了依靠,无奈何投入了咸宜庵,捡起了以色娱人的技艺,趁着颜色犹存,求取一份将来在庵内养老的资格。
咸宜庵中的尼姑大多都有同样的故事。
所以,这曲月下独舞,虽无丝竹相伴。
却看得席间女尼们暗自神伤、泪眼婆娑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